近日,國內織造市場交易氣氛呈現回暖態勢。坯布庫存呈現下滑態勢,部分工廠庫存變現迅速,原計劃放假的工廠停車時間節點或延遲到元旦前后。據市場反饋,部分工廠暫無提升開機負荷考慮,均反饋今年欠款較多且難以回款,繼續采購原料做庫存意愿不佳。在國內防疫政策優化之下,業內人士多認為到明年3月份,國內生產活動將陸續恢復正常,前期積壓訂單有望回歸,第二季度乃出口、內貿旺季,整體訂單情況將好于第一季度。2023年將至,來年棉花市場怎么走?請看下文分析。
國際市場供需雙弱
關注供應端
2023年,預計國際棉花市場是供需雙弱的局面。供應方面,中國以外主產國供應并不寬松,在種植收益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預計2023年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將有所減少,全球棉花供應存在趨緊的風險。
需求方面,對歐美經濟體衰退的擔憂情緒尚未消退,高通脹和流動性收緊也使得紡織生產國的紡織企業的經營環境比較差,這種情況下,2023年全球的棉花需求仍然不樂觀。2023年國際棉花市場的機會主要關注供應端。
國內棉價或將低位反彈
2022年國內棉花價格高位回落,主要原因是2022年全球經濟環境不佳,國內疫情反復,棉花供應寬松、需求低迷,終端需求嚴重受挫且難以修復,使得棉價迅速大幅下行。5-7月棉花價格斷崖式下跌,隨后低位震蕩,至新棉上市再次遭遇疫情管控,市場氛圍冷清,收購價格波動平平,直至10月底跌至年內低點。
年底隨著國內物流逐漸暢通,紡企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市場預期2023年棉花消費將有所好轉,受疫情放開政策的影響,不少原來計劃放假的紡織企業表示暫緩放假,一是要處理產成品庫存;二是要繼續回籠貨款;三是要觀察市場還有無機會。疊加種植面積或下降,而隨著疫情管控政策轉松及疆棉禁令持續發酵,被壓制已久的國內外需求走向或有劈叉,國內棉價在經歷長期的盤整后或將開啟緩慢爬升的新篇章,但尚需一定的蟄伏時期,2023年棉花價格存在低位反彈幾率。
15000元以上的棉花價格被高估,
13000元以下則被低估
展望后市,在消費欠佳且新季增產的現狀下,國內棉花供給充裕,供大于求局面難改,因此棉花市場全年均價或大概率低于2022年。
近期國內棉花期貨主力合約走勢
全球棉花因需求減弱已經進入了過剩時期,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改變需要較長時間,但前期價格大幅下跌已經消化了大部分利空消息。如果不再出現黑天鵝事件,隨著下游去庫存完成,市場重心將會逐步轉移到棉花需求上來。ICE棉花在60美分以下為低價區,120美分以上為高價區,那么中位價格為90美分,預示在2023年棉價將圍繞90美分波動。對應國內期貨價格,鄭棉主力將圍繞13000元波動,15000元以上的棉花價格被高估,13000元以下則被低估。
棉紗行情平穩
紗廠多有減少開機計劃
近日,因年假臨近、員工短缺情況增多、人流物流受阻及消費端恢復緩慢,下游棉紡企業交投及成品去庫速度放緩,多有降開機或提前放假的計劃。
全棉紗市場行情平穩,各地棉紗報價穩中偏強維持。氣流紡及環錠紡中低支紗較為動銷,成交稍有增量,春秋訂單詢價增多,但中小型企業仍存在虧損問題。江蘇常州市場價格小幅上漲,氣流紡10s主流價在15850元/噸左右,普梳環紡32s主流價在22150元/噸左右,普梳環紡40s主流價在23650元/噸左右,精梳40s主流價在24500元/噸左右。
紗廠開機暫穩,但后期多有下調計劃,目前大型紗廠開機率在55%左右,個別紗廠可達到65%及以上,中小型紗廠依舊在50%以下,個別地區低于30%。佛山地區布廠的開機率穩定在30%左右,市場交投一般,工廠多進入收尾工作。江浙滬地區染廠多停工,市場活躍度受損,交貨效率降低。
以此來看,年前國內棉花、棉紗的需求將進一步走弱,市場難有明顯的趨勢性行情出現,總體將以弱勢震蕩為主。
來源:同花順期貨通、大耀紡織、中國棉花信息網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